论交警工作如何利用网络舆论导向为我所用
来源:其他 日期:2012年10月21日 浏览:次 【
加入收藏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权意识的提高,百姓维权意识的增强,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等等这些时代发展的产物,一方面促使公安机关的交警部门在执勤执法时,秉公执法,遵章守纪,规范执勤,维护了良好的道路交通执法秩序;另一一方面,随着百姓人权意识的膨胀,监督力度及影响力的程度加大,出现了一些因己利和私欲而利用舆论手段攻击和诋毁交通警察的个案,出现了一些因不明事件真相而产生误解或因个别素质低下的协警员不规范执法行为等出现的负面新闻和失事报道,这些舆论力量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如今这个由数字信息技术掌控的时代,作为从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我们,绝对不可以忽略舆论对交警工作发展方向的影响,所以,笔者在这里就如何利用舆论导向特别是网络舆论导向为我们交警工作服务的几点认识。
一、交警工作利用网络舆论导向作用的必然性 现今社会的舆论传播之快捷首推互联网络。以即时、互动为特点的互联网络传播方式,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平台,它的无地域界限、无组织界限特点,可以实现我们交通警察管理部门与普通群众的直接沟通。随着中国网民群体数量仍在急速增长的趋势,网络“舆论场”的作用,更应引起我们从事交通管理工作者的注意。为更好的推进交通管理工作,让交通法规深入人心,让交警形象更加端正,清除诋毁交警工作的不实言论,让“文明出行、平安出行”自觉遵章成为自我意识,就必须依托强大的舆论宣传手段,而首推其中的就是 互联网络的舆论导向作用。 二、网络舆论导向,观其利也要重其弊 网络舆论力量是强大的,最重要的是,网络虚拟存在的特性,使得网络监督使用的有效成本低,于是网络舆论似乎有无数的眼睛、无数的耳朵、无数的唇舌,他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甚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无法忽视的地步。以往只有权势阶层和知识精英拥有话语权,而网络则使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某种话语权,网络舆论建立了一个更加便捷通畅的沟通渠道,对推动敏感问题的解决,对传播某种积极思想,为社会的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如我们知晓的“*最帅男交警”、“成都最美女交警”在网络上给交通警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从正面广泛宣传了交通警察的光辉形象,对交通警察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网络舆论的影响及作用日益显著。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庸俗化和灰色的舆论也随处可见。现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作为权力执行部门的交警部门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无可避免的卷入了网络舆论焦点当中。作为社情民意中最活跃、最尖锐的一部分,网络因其存在的虚拟性,给少数缺乏自律意识,无视社会责任的人提供了传播虚假言论、混淆视听的平台,导致网络舆论出现偏差。如曾在网上点击率较高的“杭州70码”事件,作为同行,笔者纵观事件的前后,知道杭州交警在处理此个案时,所说所做合情合理,结果却因为某些不明事情真相、不懂专业知识的所谓卫道士在网络上随笔一画,表明愤慨感言,提供一些捕风捉影的信息,说些子虚乌有的论断,在一些缺乏监管的网站尤其是商业性网站上发表,而这些为赚取点击率的缺乏自我监督的网站,忽视了事态发展的敏感性,在一些事情没有彻底调查清楚之前,就在网上轮番报道,以此吸引公众眼球,最终导致在网络上形成某种倾向性舆论,把杭州西湖交警大队推上了风口浪尖,虽然杭州警方在应对舆情手段上反映迅速,处理得当,但仍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伤害了良好的警民关系,伤害了交警部门利用网络作为沟通渠道的声誉,给交通警察之后的工作开展带来了不便,可见,网络舆论导向作用的伤害是巨大的,切不可忽视网络上的负面报道,特别是些失实的报道,它对我们交通警察工作的杀伤力是不可言见的。 三、如何利用舆论导向为我所用 公安机关的交警部门应继续完善应对舆情处理的队伍,充分利用网络舆论导向作用,宣传交通警察开展的可以公开的各项工作,用于警示育人,用于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宣传工作方法,让群众对交通警察不再是蒙着眼睛“雾里看花”,通过近距离的深入了解,知交警苦,晓交警累,明交警心,以此熏陶渐染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和世界观,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的积极影响为我所用,如何正确利用网络舆论导向为我所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思想要端正,目标要明确。引用*总书记的话: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作为国家暴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其权利的行使代表的是国家,是政府,所以公安交通部门在利用舆论导向为道路安全工作服务时,首先必须端正思想,立足于党性党纲,把正确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放在公安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二)要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要勤于学习,提高思想防范意识,明是非、知对错、晓优劣、识善恶、懂好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注重培养民警的保密意识和敏感意识,不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在自我思想养成上绝不留死角,做到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对待敏感事件,要及时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尽可能多掌握一些第一手材料,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放失,做到紧跟形势;要及时发现先进典型,重点报道超前策划,利用网络平台舆论先行,为交通管理工作的发展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各项网络舆论宣传工作。 (三)通过加强本地的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积极探索舆论引导新格局。县政府网的民声通道已成为本地交通管理工作执法规范化的监督平台,成为群众面对面与交通警察互动沟通的平台,网络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作为交通管理工作者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舆论力量的作用。借鉴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建立完善自己的网络平台,抽调精干力量成立舆情应对部门,投入足够力量和资金来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我们自己的互联网成为歌颂工作业绩、树立典型事例、开展宣传教育、纠正失实言论等工作的前沿阵地,提供融合警民联系的有效平台,使之成为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的有力武器。 (四)正确利用舆论导向为我所用。还必须提高交通警察内部的队伍整体素质,从我做起,并影响带动身边人,对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必须遵守保密原则,不该说的不说,在参与互联网过程中,要自觉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要学会自觉抵御各种不健康网络的信息,不利用新型媒体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参与一些不实言论的跟帖行为,不鼓动,不吹风,不做有害社会风气,有伤自己人格的人。以传播弘扬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内容为荣,坚持文明上网,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坚持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引导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氛围。
下一篇::浅谈公安机关在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中的职能作用(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