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银行的现代商业银行之路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陶礼明行长访谈
3月20日
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挂牌一周年纪念日。去年的这一天,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成立之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如何进一步发挥网点的优势和品牌的力量,进行业务创新,为大众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值周年纪念日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陶礼明行长,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理顺业务战略转型
记者(简称记):2008年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转制后的第一年,为了迅速适应体制转制的需要,该行今年将具体采取哪些配套措施?
陶礼明(简称陶):2008年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开局之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挂牌不只是名称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经营机制、经营理念的转变。对转型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也将有一个过程。因此,邮政储蓄银行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邮政储蓄银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银行信贷等相关业务的管理能力。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实行的是总分制管理,改变了原有管理体制。总行将进一步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加强对各分行的管理,逐步建立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提高邮政金融品牌形象。
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挥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络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优势,建设好邮政储蓄银行的经营服务体系。找准市场定位,打造特色银行。坚持发展业务不动摇,为 “三农”和城镇社区提供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适合银行业务的新的一期改造工程,加强系统功能,提高系统运维水平,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加强风险控制意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授权授信体系、风险识别监测与管理体系;制定资金交易内控办法、资产减值准备和坏账核销制度;对风险进行动态、持续监控。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银行成立后的人员培训、科技支撑、企业管理等基础工作,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做到相关培训工作长远与近期的结合。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和现代商业银行管理要求的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
六是发挥邮储银行与邮政企业合作的优势,双方将在网络资源共享、产品交叉销售等方面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保证邮政企业和储蓄银行的稳定、协调发展。
记:作为商业性金融机构,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极其重要的战略问题。业界有专家说:“市场定位是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是什么?
陶:多年来邮政储蓄一直不断在寻求、适应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特点的发展途径,探索如何能够成功地利用邮储全国独一无二的、覆盖城乡二元经济的金融服务网络,区别于农村信用社和各主要社区银行的相对优势,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邮政储蓄银行既不是政策性银行,也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其优势就在于拥有一个沟通城乡经济的全国性的最大金融服务网络。按照银监会对邮政储蓄银行的批复,并结合邮政储蓄银行自身特点,在市场定位上,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充分依托和发挥邮储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做到既要在城市发展,也要在农村发展。按照公司治理架构和商业银行管理要求,不断丰富业务品种,拓宽经营渠道,提高服务水平,致力于建设全国、服务城乡二元经济的最大金融服务网络,努力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竞争力强的现代商业银行。
创新与风险管控并重
记:相对于国内的其他商业银行,农村地区众多的网点布局是邮储银行的一个重要优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计划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个优势,与同业展开竞争?
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挂牌,成立伊始便拥有得天独厚的网络优势,其所提供的基础金融服务已经深入人心,享有“绿色银行”的美誉。按照银监会的批准,邮政储蓄银行将由36家省级分行、315家地市二级分行、2万余家支行以及1.6万家农村营业所组成。我们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网络重组,建成覆盖面最广、交易额最多的全国城乡个人金融服务网络。
考虑到邮政储蓄有2/3的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邮政储蓄是当地居民唯一可获得的金融服务。我们将专门设立农村金融服务部门,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础金融需求。未来的邮政储蓄银行农村网点要从服务“三农”的大局出发,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全面合作,发挥邮政金融结算品牌优势,并进一步做大邮政储蓄小额存单质押贷款业务,逐步扩大开办小额贷款业务的试点范围。在确保资金安全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力争通过这两项业务扩大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市场竞争力。条件成熟时,积极开办更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业务,并通过与政策性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全面合作,加大邮储资金支农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足度。
记:对银行而言,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其发展的生命线。尤其是服务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尤为重要。邮储银行目前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状况如何?着力点在哪里?
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将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遵循“资产准确分类、足额计提准备、资本充足、做实利润”的原则,建立、健全以资本为核心的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学习现代银行的管理经验,将是邮储银行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务。风险监控是下一步邮储银行的着力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将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建立、健全以资本为核心的约束机制,在业务深化中,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因此,从稳健经营出发,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范围,将从为城乡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和从事低风险的资产业务起步,通过不断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逐步拓展新的业务。
业务联动科技发展
记:2008年,邮储银行在业务创新和信息科技建设方面有哪些计划和规划?
陶:今年,中国邮储银行将尽快展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客户营销,与当地各类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目前,邮储银行已形成了以本外币储蓄存款为主体的负债业务;国内国际汇兑转账业务、银行卡的结算业务;代理保险及证券、代收代付等多种形式的中间业务;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大额协议存款、银团贷款和小额信贷为主渠道的资产业务。在取得了办理个人理财业务资格后,迅速推出了银行成立后的首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创富1号”。今后邮储银行将进一步注重开发多样化金融产品,推出一系列适合广大群众投资需求的理财产品。考虑到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现有的客户群体、特别是农村地区客户理财愿望,我们正在设计开发包括保险、理财、证券基金、货币基金在内的其他符合农村居民投资特点的低风险、稳收益类产品。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建立面向农村的邮政金融风险控制体系。逐步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小企业贷款等风险性业务。让更多农村地区客户享受到投资带来的收益,也将银行投资与风险相匹配的意识文化传播到更为广泛的群体中去。
几年来,我们先后建设了邮政金融信息化系统23个,邮政业务及管理计算信息处理系统24个。计算机技术覆盖了整个业务、管理和经营决策三大领域,提高了邮政储蓄银行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有力支撑了业务高速发展,推动了邮政金融的服务水平和综合实力。2007年,中国邮政储蓄“绿卡”在中国银联对全国银行卡交易成功率评比中排名第一。
2008年,我们将继续高度重视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对业务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充分认识信息化水平对提高现代企业尤其是金融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持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信息科技对全行业的支撑力度,坚持“领导挂帅、业务牵头、技术支撑、多方配合”的信息化建设方针,新建和优化一系列全国性的大型金融信息化建设项目。
下一篇::“纸黄金”战略让美国惊慌失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